抗辽英雄有岳飞、韩世忠。
抗清英雄比较多,名气最大的是郑成功,持续时间最长的也是郑成功,就不说了。这里着重说一下张煌言。张煌言抗清有功,但是为抗清立传一般都忘记了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号称“西湖三杰”,其主要功劳如下:
联郑抗清
1659年5月,郑成功率水陆大军在舟山会合了张煌言,入长江,开始向清军的进攻。在大军刚到长江口时,张煌言建议占领崇明全岛作为后方,可惜郑成功未***纳。张煌言到达观音门江面后,企盼郑成功从陆上会师进攻南京。但郑成功不大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3天后,郑成功才到达南京城下,此时从芜湖传来清军守将欲降义军的消息,郑成功要张煌言去芜湖受降收城,而不是***攻打南京。不幸的是郑成功的大军却在南京城下战败,使郑成功、张煌言共同创造的大好抗清局面功败垂成。
独立抗清
1663年10月,清军攻占金门和厦门,沿海地区只剩下张煌言这一支弱军,屹立临门。清廷招降他,他严词拒绝,称“执事为新朝佐命,仆为明室孤臣,时地不同,志趣亦异。功名富贵既付之浮云,成败利钝亦听天之命。宁为文文山(即文天祥),决不为许仲平(即南宋末降元之许衡);若为刘处士(即南宋末降元之刘秉忠),何不为陆丞相(即陆秀夫)乎?”1664年,他解散义军,让他们赴各地暂避,而自己则带数人隐居,以等待时机。
抗辽名将:
李继隆,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之子,宋太宗皇后的哥哥,在随大军荡平后蜀、南唐的战斗中不断成长。
宋太宗即位后,李继隆全程参与了与辽国的二十五年战争。
太平兴国四年(***9年),李继隆作为先锋,参与了幽州攻城战。不料遭到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宋军在高粱河战役中损失惨重,唯独李继隆部全身而退。 随后辽军大举入侵,李继隆作为镇州都监,在满城一带(今河北保定)阻击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主力,自主改变太宗的八阵部署,一战斩首万人,俘虏辽军三万,成功阻止了辽军的攻势。
太平天国七年(982年),辽景宗亲征,三路辽军会战于雁门,李继隆和名将潘美协同,连破辽军二十五座城寨,辽军伤亡数万,被斩首多达三千余级,被俘过万,李继隆乘胜反击至辽境灵丘,此后改任定州驻泊都监,多次主动出击辽国,斩获颇丰,受到太宗嘉奖。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第二次进攻幽州,李继隆率部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后在宋军溃败时再次“军成列,虏不敢击”,安然撤回定州,还因为收拢大量溃兵而被晋升为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但在之后的狙击战中李继隆明哲保身,发现君子馆战场形势不对而避敌锋芒,被太宗责罚。
端拱元年(988年),辽将耶律休哥再次南下,连克涿州、满城、祁州,李继隆阻击失败,辽军八万精锐骑兵饮马唐河,李继隆派出勇将荆嗣、田敏与辽军来回拉锯,最后将秘密武器静塞骑兵投入战场,发挥奇效,辽军大败,被斩首一万五千级,损失马匹上万。史载“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端拱二年(989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精骑南侵,李继隆派手下大将尹继伦绕后突袭辽军,正在开饭的辽军防备不及,瞬间崩溃,坐在中军大帐的耶律休哥甚至被宋军砍伤手臂,史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此战后,辽军十年不敢南侵。 澶渊之战中,李继隆与大将石保吉击退辽军数万大军的猛攻,列阵澶渊北门,军容整肃,令御驾亲征的真宗叹服。
异族入侵,有6位抗战英雄是必须记住的,我们分别来简单概述下。
李牧在对匈奴的战绩上,赫赫有名。李牧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但仅仅是这一次,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
战争中此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所擅长的长城***来进行决战,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
接着火速出击,深夜***人马,夜袭匈奴大营,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而且用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用密集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此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秦朝战将如云,蒙恬绝对是突出的佼佼者。蒙恬不负众望,一战定河套,把匈奴打得魂飞魄散。贾谊也写诗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在《史记》中曾记载,秦以战车开路,箭矢如蝗,步骑大军随后掩杀,匈奴大溃。可见这是以重装战车为主的战法。秦的重装战车体型高大,上载各式努箭,发射起来密集如雨。
卫青是汉匈战争里贡献最大的将领。汉朝反击匈奴的第一个胜仗就是卫青打的,龙城战役虽然只消灭敌人七百人,但却粉碎了许多汉朝主和大臣却宣扬的“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历史上有一人,在明朝灭亡后,仍然坚持抗清,死后,竟然因为其忠心可鉴,被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这样以抗清名将的身份而被清朝统治者追赠谥号的,可谓是世所罕见,这个人就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为崇祯元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战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明福王(弘光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不投降,最后遇害,死后尸体不知下落。
后世仅以衣带冢来祭奠与他。
秦良玉,明朝末年著名女将,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1、进京勤王
崇祯三年(1630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兵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太极退兵后,秦良玉率兵回乡,而秦翼明就在京畿附近驻扎。
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来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题主所提的抗辽英雄,对应的朝代是北宋时期,最出名的抗辽英雄当然是杨业一家子,有杨业,子杨延昭、杨延玉,孙杨文广等。杨业原本是北汉将领,能征惯战而闻名,被宋太宗赵光义降服归顺,早在北汉时期,杨业带着儿子们南抵宋军,北御辽军,归宋后驻兵代州,专门负责抵抗辽兵收复失地的重任,杨业和杨延玉战死后,杨延昭继续与辽作战,当时宋庭在几次受挫后,只允许境内击敌,不许出击,最后有志未逮,杨文广时,宋廷政策已是求议和、不用兵,杨文广除了跟西夏打了几仗,再无杀敌报国机会,最后的“取幽燕策”也石沉大海。
今天珠海有杨氏宗祠,据说是南宋败亡时,杨家将后人逃难迁于此。
潘美,不要误解为杨家将里面的潘仁美,真正的潘美是抗辽名将,也是北宋的开国功臣,早年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陈桥兵变有他之功,定淮南、抚两湖、灭南汉、扫南唐,都有身影,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时,潘美就是大军统帅,杨业父子为降将,在后来的对辽用兵上,都有潘美的身影,并攻下燕云十六州的四州,由于监军出问题,导致杨业父子战死,潘美得处罚,但在宋史良将排名榜上,曹彬第一,潘美第二。
山西督军旧址,最早建于北宋初期,当年为潘美的帅府。
抗清的名将,南明的史可法算一位,他是弘光小朝廷的兵部尚书,当年满清向南进军,企图占领全中国,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将领史可法,不顾朝廷的百般阻扰,毅然树起抗清大旗,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一带同清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史可法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拒绝敌人劝降,大力整顿军队,坚持抗清,最后在保卫扬州战斗中牺牲。
图为史可法画像。
农民军出身的李定国,也算一位,早年参加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在长期的磨砺中锻炼为一个出色的将领,在清军入关后,高举抗清旗帜,他所领带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成为西南抗清战争中的一支主力,曾经获得过巨大的胜利,大西***灭亡后他归顺南明继续抗清,但由于南明朝廷***,李定国遭失败,最后退到滇缅交界,在抗清斗争中坚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图为云南勐腊县的李定国汉王庙,当年百姓为纪念民族英雄李定国自发修建。
再讲一个被世人忽略的人物,他也是坚定抗清将领,名叫李过,他是李自成的侄子,原是大顺军的主要领导人,李自成在九宫山被农民拿锄头锄死了,李过收集了散落的大顺军,投靠了南明***继续抗清,湖北、重庆、湖南、广东、广西,坚持到抗清最后一刻,清军曾经一年发出6道招抚诏书,被严厉拒绝,李过最后在西南边界因水土不服病逝,今天在缅甸,有李过的后代改姓段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