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园豫园初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园内亭台楼阁,曲桥洪波,奇石秀丽,玲珑剔透,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
豫园既承载着海上兴衰的历史,更见证了海上画派的肇始。1843年上海开埠,位于老城厢的豫园成为南来北往海上书画家的聚会中心,逐渐演绎出一个影响波及海内外的中国新绘画群体—海派。所谓海派无派,豫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无所不包的特性,使历世历代的艺术家都倍加亲睐。
上世纪初,中国洋画运动兴盛,豫园也成为研究中国传统画派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最佳切入点,最早受到西洋绘画影响的海派创始人任伯年曾寄寓豫园飞丹阁,现在他的水墨重彩人物画享誉世界,他最爱以水彩浓墨描绘豫园,豫园的清秀幽丽、玲珑剔透与墨彩淋漓的水彩风格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以致没有海派画家不画豫园的。当年海上题襟馆馆长吴昌硕经常在豫园书画善会挥毫泼墨。吴友如作《豫园宴乐图》,吴湖帆有一阕百余长词写就四尺中堂《兰陵王·游豫园》。
随着西画东渐的浪潮,许多西洋画家更喜欢直接用西洋画法表现豫园。刘海粟先生就非常喜欢画豫园,1***9年海墨画社成立,他在豫园绮藻堂当场挥毫画下松鹰图。颜文樑先生的上海豫园是用油画创作的。关良先生画的豫园也是水彩结合的。当代的艺术家也喜欢画豫园,著名当代艺术家周春芽先生就画过巨幅豫园庭院。吕吉人先生用水彩的方式画了豫园奇石玉玲珑,俞中保先生用油画画了豫园流觞曲水亭。
豫园的丰富内涵在当代的语境中,应该被更多的艺术家以更多的形式来表达,豫园的美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流淌。
水彩豫园有一种不一样的美,其实摄影和绘画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可以似真似***,包括光线,色彩,构图等等都是相通的,都可以用来表现美,可能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摄影更注重的是光影,水彩可能是色彩搭配,一动一静,各有缤纷。
王震,(1867一1938),字一亭,号白龙山人,民国时期海上画派代表人物,对海上画派的接续和发展有卓越贡献,他与吳昌硕被称海上双璧。他不但是著名书画家,同时又是商人,46岁当选上海商会会長,是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宗教领袖,45岁当选中国佛教会長。7岁习画,14岁进上海一有名的裱画店学徒,业余临摹,15岁后,曾受任伯年指导,42岁发起组织豫园书画会,44岁拜吳昌硕为师,中年前风格似任伯年,中年后画风转向吳昌硕,晚年将任.吳风格融为一体,尤其画佛像自成一家。他与吳昌硕关係十分密切,亦师亦友,他的作品很受青睐,尤其商界,银行.钱庄.金店.绸缎布店等,店堂内掛白龙山人字画显得有品味,他的佛像画非常出名,他在一幅画上题道:"五十后习禅,每曰写佛一帧。"江浙上海较大寺庙几乎都有他的大幅佛像画。
王一亭当年与吳昌硕并称"海上双璧″,他书法也有较强金石味,绘画与吳较相似,但画路比吴宽,吴昌硕主要是花鸟,人物.山水都不多见,而王一亭山水,人物,花卉禽兽无不涉猎,且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画与吳相比,显得含蓄内斂,较平和,寓方於园,化刚为柔,不似吳的爽利突兀,斩釘截铁。
王一亭当过买办,曾任日清公司总代理,九一八事变后他表明心迹,辞去此职,并组织画人义卖书画为东北义勇军摹捐,抗战爆发,他拒绝曰军邀请,不出任伪上海***职务,往香港避难,三八年因病重回上海,年底逝世上海家中。
紫授金章55岁画,
华封三祝,47岁画,南极仙翁,69岁画,
王一亭画,吴昌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