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规划的主要因素
公交线路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公交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总结的主要因素:
1.客流需求
公交线路规划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客流需求。线路的设置应与主要客流流向一致,覆盖城市的主要道路[[1]()]。规划者需要通过居民出行调查等方式,获取城市客流的OD(origindestination)数据,以便确定线路的起点、终点和途径点。
2.线路长度
线路长度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线路过长会导致车辆周转下降,增加成本;线路过短则会增加出行换乘次数,给乘客带来不便[[1]()]。一般建议线路长度控制在1015km左右,不应小于5km,大城市的大运量、主干线线路建议最长不应大于20km。
3.非直线系数
不同层级的线路要有区别。主干线路应尽可能保证覆盖城市主干路,非直线系数不宜过大,最好可以控制在11.5,过大的非直线系数会增加出行距离,降低公交运行效率;次干线路要做好与主干线的衔接,尽可能为支线提供更多的换乘;支线要满足公交线网覆盖率的要求,尽可能地覆盖到城市的所有道路[[1]()]。
4.换乘设施
公交线路规划还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设施。例如,地铁、轻轨、BRT、轮渡、索道等,以提供多元化的交通选择[[1]()]。
5.地形和城市布局
地形和城市布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规划者需要考虑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山地、平原或滨水地区,以及公交车是否适合普及的交通方式。此外,线路的设置还要考虑到与周边片区的结合情况,是否要设立大站快车,以及是否有创新节能环保的改进措施[[1]()]。
6.城市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
公交线路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和土地利用情况。大运量的轨道交通运输的建设可以提升沿线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土地价值,因此在规划时需要考虑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
7.经济效益
尽管社会效益是公交线路规划的重要考量,但经济效益也不容忽视。规划者需要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尽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公交系统的效率和可持续性[[7]()]。
以上就是公交线路规划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