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老子的三宝?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谈谈自己对这三宝的理解。
慈,即慈爱
俭,即是勤俭
不敢为天下先
总之,老子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三宝”是为人处世的精髓,是我们的处事做人的指南针。
自己的小感悟。
道德经里面说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首先,慈,是指心中充满爱和关怀,对待他人和世界都要保持温暖和善良。我们不仅需要对待朋友和亲人有爱心,也要对待陌生人和动物保持同等的关爱。因为慈爱可以给我们勇气和信心,让我们带着爱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挑战。
其次,俭,不是一味的刻苦生活,而是要懂得节制和合理使用***。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把精力和***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俭节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独立自主的人生。
最后,不敢为天下先,意为不要过于妄图改变整个世界的命运,而是要从自己做起,从小做起,慢慢改变。我们不需要急于一时,也不需要跑在别人的前面,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可以成功地把自己的人生蓝图描绘的更宽广。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的想法是认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看似无为,实则也是一种有为的做法。
你好,我是风雨同舟萍,很高兴能参与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来说说对《道德经》中老子“三宝”的粗浅理解!
首先看第一宝,老子曰:慈。又曰:慈故能勇!字面意思都好明白,就是人要有慈爱之心,因此才能做到勇敢。然而单纯这样理解的话那就显得过于浅薄,更不能掌握此“宝”之精髓!
仁慈本是人类的天性,其实孔老夫子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既然是人皆有之的天性,那么老子为何还要称之为“宝”呢,而且还像对待“难得之货”一样的强调有加呢!原因就是很多人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这个天性,甚至走向了与“慈”反向的恶道!而且大有人在!这一点从老子的另一句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中也能得到印证,这句话中的损就是说通过自身修为的提升来减少自身背离“仁慈”这一天性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说到“仁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母爱”,而我们常说的“为母则刚”不正是与“慈故能勇”一脉相承的嘛!这样看来老子的第一宝也就好理解些了!只有以慈为基础,以仁作前提,那么勇才能称之为符合“道”的勇啊。这种勇才能守卫大道,天将救之!
其次说说老子的第二宝:俭。又曰:俭故能广!“俭”就是俭啬,节约。“广”不仅是胸怀宽广、对人大方,更有“使大道广袤,惠及无限”的意味!按照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逻辑,那么自然万物皆应以道为母!因此用来维持万物正常运转的物质消耗自然也要以俭为本,这也是“慈”的延伸,只有这样,人的心胸才能不会过多的受物质所累而变得宽广,而心无负累的人类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来体会道的宽广而惠及他人、及至万物。而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种群才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源远流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贵德”思想的源头!这与西哲所推崇的“爱智”思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有机会再另外单独讨论!
最后要说的是“不敢为天下先”这一宝。这句话会让很多人感觉到有点懵,甚至会感觉到自相矛盾!积极进取、勇于争先难道不是社会主流了吗!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对“先”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里的“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争先”,个人看来有两层含义,一、表功!即有了功劳就要先于标榜,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以满足虚荣!这个显然违背了老子的“为而不持,生而不有”的“无为而治”的总原则,因此这个“先”当然不能“为”!二、首先做不符合大道的行为!大道虽然很“大”,虽然“玄之又玄”、无际无边!可是大道也有对应的反面!据此才有了“背道而驰”、“反其道而行之”等这样的警示俗语!这种不符合大道的行为你会“争先”去做吗?当然不能做,否则那就真成了“始作俑者”了!明白了“先”字的含义,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呢!
好了,综上所述老子的“三宝”其实也就是给后世众生提出了一个修为的方向!也是一个保卫大道而又能被大道保卫的原则!但愿以上拙见能对您有所帮我!也欢迎走过路过的“道友”们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楼主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