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罕见暴雨让广州市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中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多个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广州半个月内两次被)近日,罕见暴雨连续侵袭中国南方多地,广东等地陆续遭遇5月份以来的第三次强降雨,一些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其中广州市在半个月时间里,两次水漫全城。
连续的罕见暴雨让不少城市市区频繁“浮起来”,暴露出当前中国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过度追求“‘水泥硬化’,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广州再现水漫全城。据广州市统计,21日晚至22日凌晨,两个多小时的滂沱大雨,让羊城再现一个星期前的水漫全城场面,不少交通干线因积水堵塞;暴雨造成各区受灾连夜紧急转移。
近年来城市严重内涝,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已加大对城市排涝系统的改造。去年,广州就投入9亿元进行“水浸街”改造,重点治理全市228个水浸“黑点”,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涝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涝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涝能力。
造成内涝严重的根源还是城市太脆弱,在极端天气的背景下,现有的排涝设施抵挡不住大水在城市的“积涝”步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地出现了“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等问题,在一栋栋漂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面,排涝系统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时,在城市排涝系统的建设规划上,有关部门对极端降水情况估计不足,一旦出现今年5月份以来的极端天气,城市排涝系统脆弱的一面就暴露出来。 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水泥化”“硬质化”给排涝“添堵”,使城市排涝系统不堪重负,可谓雪上加霜。“城市被水浸,一个原因是雨下得太多,再一个原因是雨水排不出去。现在城市市区内的湖泊,绿地日益减少,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或水泥、沥青路面,地面‘硬质化’了,水根本渗透不到地下,只能汇集到相对低洼的地面,从而出现城区的积涝。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每逢雨季或有大雨时,不同程度的“水浸街”现象时有发生。
除了加强城市排涝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外,城市管理者在制定城市规划时,不能因为城市开发而牺牲公园、绿地、水体,要强调绿色城市化。
城建部门与气象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对城市降雨分区和未来降雨趋势进行专项研究,充分发挥气象对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强预警工作。
黄埔区、增城区的这次水灾来的猛,从伤亡人数看,分别有2个地方,一是永和隧道口鸣泉山庄伤亡2人,开源大道隧道2人。一是山坡泥石流,一是隧道。说明山坡的水土流失严重,平时对山坡破坏较多,缺少管理,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环境;二是开源大道的下沉隧道,这下沉隧道的排水设计不合理,而且广州有很多下沉隧道,要逐一排查,否则这次是开源隧道,下次就会是其他隧道,并且在大雨来临前隧道就应该配备大功率抽水泵,一旦超过一定水位自动开启抽水泵进行抽水,另外在下沉隧道的下沉口前要安装电子屏,当超过一定雨量,自动对过往车辆进行预警。
城市规划是最重要的,但确实是很难,估计还是缺少这样的人才,现在都是开发到哪里,配套再做到哪里。理想的情况下,配套先行才是更科学的,特别是排水,和城市的标高密切相关,需要通盘考虑,如果能把城市的主干道先建设好,根据每个地块的排水标高,再来确定建筑物的标高会更好,起码外面水灾,小区建筑物还是安全的,局部地势低的,考虑建设污水泵站,防范未然,特别是重要的交通设施,需要特别考虑,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