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孙俪出家的寺院叫做甘露寺院。后移居到凌云峰。《后宫甄嬛传》第45集中有记录!电视剧中的甘露寺在京城北郊山中 取景地为北京西郊的戒台寺.书中的甘露寺在京郊山中 四周有缥缈峰、嵯峨峰、甘露峰、凌云峰、清凉台等景致。
甘露禅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大帽山农场北面,观音山之南麓。观音山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处奇石状若披纱的***座,故名。
题主好,这个问题很巧妙,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明确了孔子心中完美的儒者形象是什么,问题就简单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哲学概念,同时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孔子心中的儒者,首先要是一个仁者,要有极高的道德情怀,这种情怀最突出,最具体的表现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的精神。其次,孔子身上最突出的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进取精神,这也会是孔子所要认同的儒者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再次,有目标,有行动,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有“仁、义、勇”,还得有“智、信”,孔子认同的儒者必定要很有智慧,识人料事,估量形势都很准确,同时要非常忠信,也就是不忘初心,为信仰而活着,不苟且。
用以上三点作为评分标准,儒家历史人物中得分前三名的,野狐认为应该是:孟子、诸葛亮、曾国藩。如果从整个历史中选三个最满意的儒者,孔子应该会选此三人,理由分述如下。
孟子被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的孔子的思想学说。孟子比孔子更有侠义精神,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孟子说“当今天下舍,我其谁”,都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
儒家讲立德、立言、立功,孟子在当世没有什么事功,但其德堪比孔圣。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孟子的“仁政”学说就是对孔子仁学的发展。孟子的养气说和他描绘的大丈夫形象都是重要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孟子》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孟子当是孔子所要首选的儒者。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能体现儒家的道德情怀,关键是诸葛亮能身体力行,不只是说说罢了。诸葛亮一生克勤克俭,辅佐没有多少军事资本的刘备,和魏、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势,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后世充分的肯定。
诸葛亮很清楚三国最后的结局,他在《后出师表》中很清楚的讲到,伐魏不伐魏最终都会灭亡。诸葛亮知道伐魏虽不足以成事,但足以成仁,这就和孔子周游列国一样,正像孔子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都很有名,对后世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儒家非常推崇的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诸葛亮也算是占全了,孔子没有理由不选诸葛亮入围。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是纯正的儒者,又是比较早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大臣,***、蒋介石都对曾国藩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大家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歌,其实就是***从曾国藩治军纪律要求中改编过来的。
曾国藩有着极高的道德修养,他严于律己,也严于治家,《曾国藩家书》对后人影响非常大。曾国藩评定太平天国,围剿捻党,主办洋务,门人***遍及天下,位极人臣但能克己尽忠,无任何跋扈之色。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仁义礼智信”来治军,选将、募兵、管理军务、协调外务。元明清以来,最为纯正的儒者,最有成就的儒者就是曾国藩了,儒家强调的三立,曾国藩都占全了,曾文正公有资格入选。
第一种情况,如果从对儒家学说解读的正宗性上看,可能会是这三位:
孟轲,其《孟子》一书全面的阐述了儒家政治学,从孔子以“仁”为核心思想的礼乐道德学说发展为了以“仁义”为核心的王道政治学。
董仲舒,其是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在《春秋繁露》中。其“天人合一”、“大一统”思想很好,并“黜百家,表彰六经”,这对儒家是极好的,但欲以一派之说,发挥六经奥旨,故有的地方有些偏颇之处。这一举措就开始了儒学成为主流文化,并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性格。
张载,其“关学”吸收佛儒道三教及诸子优点,发展了儒家学说。特别是以“横渠四句”为根底,不违孔门本教。为天地立心——仁义为心,为明明德,内圣也;为生民立命——颐养万民,亲民也,新民也,民为贵也;为往圣继绝学——述而不著,传礼乐也,孔子毕生所为也;为万世开太平——平天下也,止于至善也,是谓大同也,外王之至也。
第二种情况,如果从儒家该人的学说对社会的表现的真实影响力来看。这三位可能会是:
荀况,其两个***韩非和李斯都是影响华夏后世政治的大牛。荀况自己就吸收诸子学说,其儒家的学问就做得不算是太纯粹。韩非的《韩非子》是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其学说一直贯穿于历代的统治之中。李斯也是法家人物,其为秦国所定的政治制度,也和儒家学说没多大关系。
董仲舒,其是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在《春秋繁露》中。其“天人合一”、“大一统”思想很好,并“黜百家,表彰六经”,这对儒家是极好的,但欲以一派之说,发挥六经奥旨,故有的地方有些偏颇之处。这一举措就开始了儒学成为主流文化,并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性格。
朱熹,其人“理学”思想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本来是好的,可字面意思直接导致了人们的误解。后来,其《四书集注》又做了八股文的经,再加上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人们的思想,以其为说辞,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行为等等。但由于其戕毒太甚,以致至今余毒未完全清理干净。